《生養的初衷》

DSCN4977

緣起

之前就曾在訂閱的星期八裏頭看過書介,"一切教養的核心,就是教孩子成為一個好人",這句話打中了我,沒錯,這是我身為父母最初也是最終的期盼;但,要如何做得到? 價值觀、人格、品格教育,看似在天上的雲,看得見,但摸不到,連我們自己大人也常迷惘在世俗的價值觀之中,我們又如何帶領孩子去面對真知正確的價值?

那天在圖書館恰巧又遇到了(很有緣的書本),趕緊借回來看;時間點也好敏感,因為521的北捷事件,也正在擾亂我們的社會視聽與價值。

我很欣賞這本書,第一章剛看完,就頻頻地做筆記跟點頭,談到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崩離,恰巧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縮影。是的,價值觀的紊亂、時代的巨變、資訊知識的大爆發、生活居住空間的狹小、金錢價值觀的錯亂,在在地都讓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出現了疑難。

作者稱之為價值之樹的五大價值分別為:真相、正當的 行為、和諧的相處、愛和非暴力,除了分章敘述,章節裡也提及怎麼運用、怎麼利用一些技巧來和孩子討論價值觀,我覺得很棒,沒有過多的批評,只有告訴妳/你 可以怎麼做、"最好不要這樣做"。而節錄一些國外3-8歲孩子對這些價值觀的討論,會更讓我們對孩子們的世界(或稱視界)更有同感。

DSCN4978

所以,我想慢慢地寫,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我覺得很不錯的地方。

價值觀的起點

[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要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中心思想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價值觀的起點,孩子需要良善的威權,既告訴他們不可以跨越的行為界線,也容許他們擁有充分的自由]。

給孩子自由。不該束縛他們。是我們常聽到的事情。

但確實,我也曾疑惑過,到底什麼時候才叫做界線? 上兩句給了我很充分的想法,我喜歡這條"新中間路線"(良善的威權)。

[如果你想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從自己做起]-亞里斯多德

[家長及老師應有的態度]

每個人都要有勇氣問自己這些問題?

-甚麼是我認為重要的?

-關於價值觀,我必須知道些甚麼?

-我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期待別人有甚麼價值觀?他們跟我的行為方式有甚麼關聯?

-人類的普世價值是什麼?價值觀有沒有最低的標準?人與人相處,有哪些底線是絕對不可以潛越的?

-如何才能讓孩子理解這些價值?

-要孩子聽話時,不能一味地要求,應該盡可能地解釋

-規定行為的尺度或處罰孩子時,必須適度並且具備同理心。

-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有了孩子以後,真的會要把上面這些問題想過一遍。然後在生活實踐裡,確實執行。

 

為什麼公車上孩子想喝水,我卻不讓他們喝。他們只是個孩子。那為什麼在捷運上,孩子想喝水,我們卻告訴孩子,不行!!

他問:為什麼?

大人們會回答:因為這樣會被罰錢。--->孩子會學到一件事情,原來不會被發現(發現了也不見得有懲罰的事情)就可以做,即使那是錯誤的。

所以楚楚常問我,為什麼紅線不能停車,好多大人們都要在紅線上停車?所以楚楚看到別人在公車上吃早餐,他會覺得疑惑。確實,因為連我們都無法遵守規定,孩子們為什麼要遵守大人給的規定。

這是孩子教我的第一件事-遵守良善的威權,才足以信服。

這只是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我確實有時候也會忘記,然後超過了底線,孩子們會反過來提醒我,馬麻,這邊不能照相,照相機要收起來喔。

有 些馬麻很羨慕我的孩子很配合拍照,其實,我也曾經受挫過,每每想要"逼迫""利誘"孩子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拍照的初衷。所以,我解釋給孩子聽,孩子,妳 知道馬麻為什麼要拍照嗎? 因為我想要紀錄我們曾經這麼快樂的時光,馬麻小的時候沒有照相機,去過哪裡、玩了什麼?跟爸爸媽媽有沒有去玩? 我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你們會看著爸爸媽媽的照片問我,為什麼沒有我? 以後,你們也會這樣問我,然後馬麻會回答,喔,因為你們不拍照。等到那時候,馬麻想要看看你們的樣子,也沒辦法了。

真心地問楚喬,你們喜歡看著照片和回憶嗎?看著照片會笑嗎?

那次之後,孩子們不會再擺臭臉說,我不要拍照了,他們配合著我們拍照。

也因此,不管孩子想拍什麼,多奇怪的照片(像是跟廣告招牌拍照、人形立牌拍照、拍自己的作品),我也不敢臭臉回絕,更不敢說任何一句,拍好多好煩啊~(小人還有獨照跟合照的區別)。

我會笑著拿出相機拍照,因為那是孩子們同理我作法而延伸的行為。

但你會問我,那孩子若是聽完了還是不想拍。

哈,我會說,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偷拍,堅持而不放棄地問:寶貝,妳/你願意拍照嗎? 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當然,很多時候我也會忘了以上的價值觀,不小心,我會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取笑他們。做一些其實我自己也不愛別人對我做的事情,所以,要當一個好的榜樣,是一條長遠的路。

所以書裡說:

沒有完美的父母親,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是良善的。
就讓我們繼續朝著成為好的榜樣這條路走下去。

---------------------------------------------------(書摘分隔線)

五大價值觀1-真相

父母自己也要正直自律
要讓他們有樣學樣(答應的事情要真的做到)
不要對孩子說謊,不可為了便宜行事或是保護他們而說謊
不可以誘導孩子說謊
父母也該承認錯誤並道歉

做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不能說謊。但要分得清楚孩子說的是謊言還是想像力。

*勇氣之石可以帶來真相:可以送孩子一顆勇氣之石,讓他在關鍵時刻有勇氣說出真相。(把勇氣之石拿在手上,他會給你力量跟勇氣,讓你說出事情的真相)

孩子的好問時期: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子?什麼時候?在哪裡?
-請給他們一個簡單、適齡的回答,這個答案可以只是部份的答案,然而重點是必須是真實的,兒童還不需要太過精確嚴謹的科學解釋,這些可以留待入學以後。

上面這個問題是別人常問我,我不知道要怎回答孩子的好奇。我的回應也是如上,簡單但正確地說就可以了。

書裡舉例:
爺爺為什麼我要到你家?->這樣才有人陪我玩
為什麼月亮要掛在天上?->這樣晚上才不會太暗
為什麼鳥兒會飛->因為牠要找吃的東西...................

欣賞孩子的研究精神。

五大價值之二:正當的行為

當孩子受到責備時,他學會批評,
當孩子受到敵意時,他學會爭鬥,
當孩子受到嘲弄時,他學會害羞,
當孩子受到羞辱時,他學會自責,
當孩子得到同情與包容時,他學會耐心。
當孩子得到鼓勵時,他學會自信,
當孩子得到正直的對待,他學會正義,
當孩子得到友情,他學會在世界上找到愛。

正確的應對與"出自真心"的禮貌很有關係。禮貌可以減輕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負擔,促進和諧。然而禮貌要是成為空洞的教條,失去了背後真正的情感,也會背離正確的應對原則。

當孩子體驗到,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傾聽、相互關懷、相互尊重,一起思考、一起講話、一起遊戲,他們才會自然的學習到出自內心的禮貌。

*在遊戲中學習正確與錯誤的行為(角色扮演)
*這是錯的?還是錯的(透過猜謎遊戲觀察孩子,這是對的嗎?-把夾克丟在地上?上床前要刷牙?)
*勇敢面對自己丟臉的事情(勇於面對自己每天所做的丟臉行為-瑞士超市創辦人古德弗列特。都特維勒)
"良善的威權"就是:清楚明白地告訴孩子,我的要求是什麼。舉例來說告訴孩子:"我希望你現在去洗手,再過5分鐘就要吃飯了。"讓孩子可以單純奉行簡單明白的規則。
"規則可以給孩子安全感、信賴感以及清晰的結構感",除了一起討論遊戲的規則之外,也要有不可打破的規則及行為準則,例如:交通規則、衛生規範等。

例如:
*和家人開車外出,孩子要坐在後座並繫上安全帶
*肚子不舒服時,就不要再吃蛋糕
*手裡拿著刀子(叉子、尖銳物品),不可以東奔西跑

***
我記得有一次,去美術館參加活動的時候,趁著等待集合的時候,我把孩子拉到門口去看美術館貼在玻璃上的說明,上面一共洋洋灑灑地有10大不可以做的事情。我讓孩子自己看圖猜測並宣示,自己可以在參觀美術館的時候可以遵守上面的規則。

志工老師跑來讚揚我,說她很少看到媽媽這麼做;因為我相信,孩子在明白規定之後,也會嘗試去遵守。(當然,越小的孩子專注力時間越短,參觀的時候必須縮短,可以帶他們到戶外的空間走走)

***
我們必須學習與資源共處的正確態度,例如珍惜食物。孩子面對食物的正確習慣,必須由許多小地方開始做起。例如帶著孩子出門買菜、煮飯、一起用餐,並以身作則,帶頭示範。

*讓孩子參與每日菜單的設計和挑選。
*帶著孩子一起去買菜,除了到超級市場也要到傳統市場,最好可以直接跟農夫交易,那些地方有許多讓孩子精微之一亮的事物、色彩及香味。
*可能的話,我們自己種菜。
*我們要讓孩子在一旁看我們做菜、煮飯和烘烤。
*大家一起愉快地談論所吃的一切,這中間包含了多少人的參與及辛勤:農夫、幫收割的人、卡車司機、市場小販......對待物資的正確態度

現 代人浪費食物的習慣,或多或少也感染到孩子身上。壞掉的玩具也被不當處置,甚至有的就在孩子面前直接丟在垃圾桶裡。對孩子來說,這表示:壞掉的、舊的東西 就是一文不值,就該被丟到垃圾桶裡,他們也可能得到一個結論:年紀老邁的奶奶也應該送到老人院,當某人生病的時候,就該丟到回收場。

***

這段話我深自反省了很多,包含在參與了不少政府或是民間舉辦的相關活動後,我有更多的感觸。

我常在參與活動時,聽到很多人詢問,請問有小禮物嗎?闖關可以拿到什麼?面對提供的誘因,不只是一直詢問如何拿得到,還一直問能不能"免費"多拿幾份?

感覺越划算越好,能拿到越多越好。

一 開始的我,也會計算著拿回家的東西然後跟別人說有這樣的好康。但隨著角落的贈品越來越多,我突然有一種不知道該拿這些可能用不到,或是已經有好多的東西怎 麼辦? 在孩子面前丟掉,這實在是太浪費了,真的要拿來用,卻又用不完。之後,才發現我們常常習慣於貪小便宜,但忘記思索自己是否適用。

而孩子不知不覺中,是不是也感染到這樣的價值觀?!

除了食物、用品,都是如此,當小孩看到父母親還沒壞就換新的,好的東西就直接回收不用,那他們在玩具還沒有壞的時候就要換、玩具稍微不美觀了、壞了就準備丟掉的時候,我們又反過來告訴孩子浪費?後來,和楚楚討論過很多方式。

1.不穿的衣服要給更需要的人
2.不玩的玩具可以給需要的小朋友
3.壞掉的東西要嘗試修理,真的無法修理才能丟掉
4.出門遇到贈品或是給予的小糖果,真的不吃不用就盡量不要拿
5.廣告單、紙張,我們盡量不重複拿,響應無紙。

***

泰迪熊與我情同手足

要是我們把壞掉的泰迪熊細心縫補好,會帶給孩子什麼感受呢?這表示:我愛它,即使有一點小瑕疵,我還是很珍惜它。它隨著我度過那麼長的時間,我們是生活夥伴。(讓我想起玩具總動員3)

居住在紐西蘭的毛利人,不只為物品取名字,也會舉行歡迎儀式。

經過這些遊戲和儀式的孩子,會覺得每個物品都具備了"生命價值"。一旦他們開始上學,就不容易受到名牌的影響,知道並不只有名牌的衣服或鞋子,才是"好"的,名牌的名字不見得比一個熟悉、親切的名字還要好。

生命最重要的事就是感恩

稱讚比生氣和處罰還有效
小小心靈的折磨和受害者(談霸凌)

預防霸凌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思考:
*我們必須及早培養孩子尊重並接受他人在人格上的不同
*孩子必須培養勇氣、容忍和耐心
*我們可以為孩子講述一些有關霸凌的正面實例,確保每個孩子都能接受這些疏導

五大價值之三:和諧的家庭

我們要在言詞上多加修飾,對事不對人,而且要避免以偏概全的指責。

透過鼓勵,孩子才能學會

具體的行為,而非讚嘆詞:例如:我剛才跟朋友講話的時候,你都沒有打斷我們的談話,等到我們講完。好感動!你真的長大了!

創造和諧愉快的氣氛

一起用餐、一起煮飯、安靜地一起聆聽音樂….

與孩子共處的寧靜時刻

有研究證據顯示,刻意練習去感受寧靜的孩子,會比較安靜,遊戲時的專注程度較高,持續力比較好,可以靜下來聽別人說話。因此,每天為孩子安排一段寧靜的時刻,就算只有兩、三分鐘也好,對孩子會有正面的影響。

用感恩之心解放心靈

-具有魔力的兩句話:謝謝和不客氣
-睡前的感恩禱告

保持內在平和

“今日事、今日畢”

特別適合用在我們每天都會碰到的摩擦或紛爭。要是我們懂得讓它們即時融解、冰釋,就沒有機會累積,也沒有機會在原地盤旋,形成暴力。

  1. 立即澄清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2. 要是無法和關係人一起澄清這些問題,你也可以建議由第三者在一旁協助
  3. 在談話中,盡量避免使用”你”來開頭的句子。換句話說,你只能講述自己的經歷。
  4. 要具體的引出對方還記得的近期事件。
  5. 只要提出你自己的觀察,不要加以評論,只要描述自己對他人言論或行為的反應。
  6. 只需把話題集中在那些別人可能改變的言論或行為上,也就是只談那些有用的,避免強人所難。
  7. 只需要說出自己的願望,讓別人知道如何改變自己。指責雖然容易得多,但不會解決問題。
  8. 只能表達自己的願望、提出自己的解釋
  9. 當別人想要找機會跟你澄清事情的時候,這是絕佳的機會。不要爭辯、也不要辯解,只要靜靜地聆聽,仔細詢問細節,直到你理解他們的想法。之後你再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10.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要原諒別人的疏忽,因為這也是你原諒自己的疏忽的唯一途徑。要是這很難做到,那麼可以回想一下別人原諒你的許多經驗。

五大價值之四:愛

以好念頭替代壞念頭
-我們心裡的想法,和我們對自己的尊重,有很大的關聯。
-避免給孩子負面的自我畫像(避免評價個性、人格,盡力敘述行為)

明白地告訴孩子你愛他

孩 子很少有機會知道,原來他們是那麼地珍貴。讓我們一再的告訴他們,我們無條件地愛他們,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具有什麼特質或瑕疵。避免使用”要是…那 就….”的句子,因為如果我們講話時老把條件放進去,對孩子自己意識的開展是有害的,這些條件跟孩子本身的價值是無關的。

-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愛你?(遊戲-繪本)
-
關愛自然、敬畏自然
。讓我們夏夜到野外去
。我們要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不能任意攀折樹葉、樹枝
。透過大自然遊戲

五大價值之四:非暴力

問題並非”要不要看電視?”而是”該看多少?該看那些?”把太多的時間花在電視、電腦前面,因而排擠了其他活動的話,對孩子及其身心發展都是有害的

以遊戲取代媒體

遊戲是現代媒體最重要的替代方案,提供給孩子更吸引人的玩具、遊戲以及家庭裡的各種活動,比直接了當地禁止看電視要來得好。

。提供孩子充分的遊戲可能性與空間(例如:繪畫、閱讀、勞作、種植、手工藝及音樂)
。讓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平日就要觀察他們對那些東西有興趣
。你可以跟孩子騎腳踏車出門,在家附近溜達,或開車到野外健行、跑步、遊戲。別忘了帶著全家人一起出門,夏天去游泳,冬天去泡溫泉。
。帶著孩子出門運動或參加文化運動,特別是依些展覽、兒童舞台劇、適合兒童的電影。有時候電影可以變成電視的替代品。
。過年過節的時候,可以趁機玩一些緊張刺激的家庭遊戲。

情緒激烈的孩子不好嗎?

當小傢伙伸手打人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沒有惡意。他之所以打人是由於一時的焦慮。

這時我們要避免道德上的攻擊或責罵,像是你很壞、好大的膽子、你是故意的。

我們可以清楚地給孩子一個信號,讓他知道有這麼一條規則:"不要這樣,我們不可以打人"

我們要是看到了動手動腳的場景,就出面制止,握住孩子打人的手,把他緊緊抱著,很堅定地看著他的眼睛,以清楚但充滿關愛的語氣對他說:"不要這樣,我們不可以打人。"

不要對孩子有言語上的攻擊、數落或咒罵,而是清楚地宣示規則:"不可以打人"。

日復一日,孩子就會懂得這個規則,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他就會嘗試其他的解決方法,像是遵守規則、商討規則、尋求妥協,或是透過對話來弄清楚狀況,他能夠為錯誤的行為道歉。

避免-代罪羔羊(可愛的弟弟和壞哥哥)

你覺得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問說:"你認為我現在應該怎麼辦才好?""我應該怎麼對你才好?"他們會覺得受到誠懇對待。大人的束手無策,常常會刺激孩子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避免語言暴力-你很笨、我真後悔生了你這些語言在孩子心裡所畫出來的痕跡,會讓孩子朝著他所刻畫的方向發展瑞士有一位教師作家(約克。耶格)寫了一本書叫做"笨,是學來的",在這種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有可能使他朝著唯唯諾諾的性格發展。

如何從憤怒的激情中冷靜下來?

大人也可以道歉

爭吵時,可以以下問題,共同尋找解決方法: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那你們覺得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爭執的雙方,必須給予充分的機會,讓他們很從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DSCN4979

書裡頭有不少小遊戲推薦給父母以及幼兒園的教師,想想我們教養的中心思想。何不就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讓孩子擁有一輩子都受用不完的價值觀與性格。

與大家共享。

博客來書址


10306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