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個幸福的爸媽,養個幸福的孩子》




有人常說,當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爸媽,這句話說的也是,但是,其實我自己開始學習當父母親卻是從當社工開始,因為要面對的兒少保護的父母親們,全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使用方法來照顧孩子的家長,所以,我也常常聽他們的問題,聽著聽著,就試圖去努力找出問題的答案,而且使用一些技巧來教導這些覺得和孩子相處很困難的爸媽。

不只是教育他們,某部份來講,我也常常反思在我自己的生長過程以及未來要教養孩子身上。

所以在圖書館,我也經常到教養書籍類的架子上找一些書,有些書我覺得很適合給我的家長看,像這一本韓國心理醫生寫的育兒書,我就覺得挺受用,她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父母親的作法、困擾,然後整合她自己身為媽媽、心理醫生的經驗寫成,怎麼說呢?有專業的部份,但寫得很淺顯易懂。

只是,我一直覺得,育兒書真的是一種"知易行難"的秘笈,除了懂和理解,要能夠真正地按照書上的教養方式以及思考邏輯來做,真的是需要很多的耐心、愛以及自省,我想,當爸媽應該會是我和老公一輩子的功課。

雖然是韓國媽媽寫的書,不過大概是因為全球化的關係,我覺得亞洲國家的媽媽遇到的問題都相去不遠,但是我覺得書中想要闡述的幾點觀念我覺得很棒。

先分析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父母親。

這個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模仿的對象、生長的背景、生命經驗,這些東西都會影響著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父母;如果我們對自己夠了解,我們才能去體會,或許我們在身為父母這個角色上,有著自己的盲點。

小時候被打大的,就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小時候不大有自信,希望孩子什麼都很強,小時候經濟狀況不好,就想給孩子什麼都最好的,溫柔的媽媽,常會被孩子操弄,嚴厲的媽媽,常會推開孩子而不自覺,和孩子距離太遠的媽媽,不懂孩子的需求,有時候,不是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就會長成什麼樣的面貌,因為我們的生命經驗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態度,如果知道了自己可能是什麼樣的爸媽,再根據孩子的性格去擬定我們的教養策略。

當一個能夠控制情緒的父母親

這一點很重要,但卻也是我覺得最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大家都很清楚情緒是一個很可怕的敵人,情緒一來的時候,我們的面目通常很猙獰,我們的語氣通常都很火爆,我們的行為通常都不受控制,所以當這樣的我們被情緒控制了的時候,在我們的孩子面前,我們常會是一個失控的父母親,而孩子也常常會在發怒父母底下,成為情緒的受害者。

這真的很不容易做到,因為我自己也曾經因為某些無法控制的情緒而說出一些我自己事後也都很後悔的話,面對現在才一歲半的孩子,我其實都還不至於到無法控制的地步,可是我能想像,有些時候確實會讓情緒控制了我們,面對個案有時候也是如此。

不過,我真的覺得找到ㄧ個失控可以紓解的做法很重要,覺察自己即將失控了,就找一件可以降溫的事情來做,不管是暫時逃開、不說話、冷靜、深呼吸都可以,只要是你覺得有用的,一旦瀕臨失控邊緣,就趕快去做。

套句作者的話"不管我們發不發火,世界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可是當我們決定平靜下來處理事情,孩子跟我們就會有所改變",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們氣得半死,可是孩子的確也無法改正他的行為,那就朝著改變行為來做吧,省下發怒的時間和氣力不是更好?

一概承認與接受

常有人問我,我先生到底有沒有我無法忍受的特質,說真的,我覺得有些性格真的是天生也改不掉的,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想法,即使我再怎麼說我們倆有什麼相似的個性,確實,我們也真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人。

不過,都成為夫妻了,如果再去針對彼此不同的那個相異點拼命吵,對事情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對孩子也是一樣,我真的相信,每個人生長在世上,會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發展軌跡,不是一套方法對每個孩子都適用的。

有些媽媽會問我,為什麼我這個方法教導老大,老大乖巧規矩地長大,老二卻是如此叛逆不聽話呢?難道我的教育方式錯了嗎?

說真的,我覺得很多爸媽還是有一些迷思,認為一套教育方法可以讓每個孩子一體適用,這真的不是一定的,有活潑的孩子、有文靜的孩子、有外向的孩子、有人緣不佳的孩子、有喜歡戶外的孩子、有喜歡人群的孩子,每個孩子在面對一樣的教育體制的時候,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覺得在千年以前,孔子就說了句至理名言"因材施教",只是看我們有沒有真的做到而已?

第一步,或許就是承認與接受我們自己的孩子真實的性格。

先做些快樂的事,再做痛苦的事情

這個大概跟我們一般受的教育不大一樣,從小到大,我們所接受的觀念大部分都是先吃苦後享樂,這樣才是正確的,可是在親子關係裡面,作者提出了先緩解孩子的情緒,再來解決問題,我倒是很欣賞。

試想,我們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那麼,孩子怎麼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是一直要他做一些痛苦的事情,或許,親子關係會更僵化,如果讓我們跟孩子都有些彈性,找些快樂的事情一起做,最後在一起討論如何面對痛苦,或許孩子比較能夠接受痛苦。

書中其實闡述不少案例,因為作者是心理醫師,所以會遇到不少求助的父母親,從這些家長身上,好像看到自己的縮影,可是,別以為這樣子,作者在教養這條路上就是一帆風順,她確實也都實實在在地面對了自己孩子的問題,甚至包含孩子父親、家庭紊亂,她甚至還去找了其他心理醫師談話,才得以紓解自己的情緒。

我很贊成書上說的一句話,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發生問題、觀察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隨時都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學習和把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化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去防堵問題的發生。

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學會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一個會解決問題的人,也是給所有當父母親的,不用祈求孩子這一路的成長路上都不曾遇到困難的問題,而是努力教導他、陪伴他去面對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就已經是一個很棒的父母了。

我記得那天,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句話"兩性關係和親子關係中,自我成長的都是女性",很妙的是,在我看的幾本育兒書裡面,我確實也都好像有印證到這樣的關連,作者最後還語重心長地要寫給天下的爸爸們看,只是我很好奇,爸爸們看得比例高嗎?

我內心中相信,一定有願意為了自己孩子付出和成長的爸爸,就像我家爸爸一樣,和我討論完一個教養策略以後,就會相互提醒與打氣,所以我還是鼓勵正在育兒路上打拼的媽媽們,幫這些或許不知道怎麼加入教養聯盟的爸爸們一起來擔負一些責任。教養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如果夫妻同心協力地共同教養,相信孩子也能夠成為一個更幸福的孩子。

我期許自己和老公,能夠當一個幸福的爸媽,養出幸福的孩子,加油~

書名: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
作者:申宜真教授
出版社:高雄市:核心文化
出版時間:民國96年
定價:NT280



9905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