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目前分類:88水災公民記者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座高山的溫情咖啡屋》DSCF3727.JPG




採訪一直進行到了將近六點半,我們才拿著行李去民宿check in,收拾好東西洗完澡以後,出門又是將近8、9點的事情了,走在多納的街道上,處處都傳來可愛原住民的卡拉音樂。

但是一直四處觀望,似乎都已經沒有所謂的小吃部和餐廳了,我和伙伴都已經飢腸轆轆,卻都沒有店家可以用餐,正在苦惱的時候,石板屋老闆親切地請我們入咖啡屋一坐。

DSCF3714.JPG

一邊聊天,老闆娘詢問我們用餐之處,我們正在苦惱之餘,老闆娘就笑笑地從她剛收起來的瓦斯爐又搬來了他們剛剛用餐的薑母鴨以及白飯。

DSCF3718.JPG

在老闆娘的盛情之下,我們享用了一道最溫暖最具人情味的一頓晚餐,讓我們更是感受到無比的溫情,台灣真是一處好地方,大家都是如此親切溫暖。

DSCF3723.JPG

吃飽喝足,就開始參觀起石板咖啡屋,內部還有擺設一些手工藝品,全都是老板娘以及妹妹興趣之作。

DSCF3715.JPG

除了琉璃珠,也有布作錢包。

DSCF3717.JPG

我超愛這一組的琉璃珠項鍊,美不勝收,最後包了一組回家(500)。

聊著聊著,老闆開始鼓吹我和伙伴來一杯他們特製的咖啡,這咖啡可是很特別,外面喝不到的,因為從原料咖啡豆、採收、挑選、烘培、到烹煮,全是對咖啡有研究、喜愛的老闆一手包辦。

DSCF3719.JPG

雖然我一直說我不喝咖啡,但還是在盛情之下喝了一小小小杯,只能說,我真是不喝咖啡的料,不像夥伴,一直稱讚這山上的咖啡真的是好喝。

DSCF3725.JPG

後來,老闆遞了一杯香茅茶給我喝,在冷冷的山上,真的是從胃暖到心裡頭。

DSCF3728.JPG

感情看得出來很好的夫妻。

DSCF3729.JPG

除了房子是敦請老人家協助建造的以外,這木門還是老板娘協請藝術家朋友設計的,晚上我的相機拍不起來,這可是像衣服一樣的門。

DSCF3730.JPG

而門栓設計是一座牛頭,直接穿過鼻子就可以了。

DSCF3731.JPG

就像這樣子!!

DSCF3732.JPG

之所以用牛,是因為老闆生肖屬牛,而門栓就刻上老闆娘的名字,老闆娘深深地將老闆拴住,多美、多浪漫的意涵,真的是創意加巧思,很是令人佩服。

DSCF3733.JPG

在夜晚的多納,我們和樂觀的老闆、老闆娘聊天,樂觀底下的他們,任誰也看不出,其實他們也是受災戶,多納溫泉民宿被沖走了,現在石板屋除了是營業的地方以外,還收留了其他旁族親戚,不想搬離這裡,選擇中繼屋希望能夠有個容身之處,但是,120幾天過去了,中繼屋還是一個影子都沒有。

沒有靠著旁族和自己的力量,很難想像怎麼繼續走下去。

但是,在他們如此艱難的情況底下,卻都還是親切、溫暖待人,不由得讓我從內心感到敬佩,也很期待政府或是沒有見到災區難處的大家,能夠多伸出一些援手,讓他們重建的腳步能夠更快些、讓他們的力量更多些。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9

~圖文為本站作者所有,引用敬請註明出處~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自然的瑰寶》
DSCF3802.JPG




這一次採訪報導的時間,剛好遇到茂林的「雙年賞蝶」紫蝶幽谷活動,本來大家還擔心茂林瑰寶-紫斑蝶受到影響,於是,就和伙伴約好了,趁著採訪人物空檔,順道一訪紫斑蝶的情況。

也十分幸運,剛好遇到了接待我們的先生是導覽人員之一,一早,就帶著我們前往茂林的生態公園。

DSCF3751.JPG

↑來過茂林2.3次,卻一直都沒有發現紫斑蝶,大概每次來的季節都不對。

DSCF3754.JPG

↑記得觀賞蝴蝶之前,不嬉鬧、不打擾、不捕捉,這樣才能夠讓蝴蝶永永久久地在台灣寶島這片土地上生存。

DSCF3755.JPG

↑生態公園是用黑紗布圍起來的自然空間,蝴蝶都可以進進出出,相關人員會在早上灑上一層水珠,吸引蝴蝶前來,不過到訪日恰巧遇到寒流,蝴蝶姊姊們全都安安靜靜地休息養生,他們本來就是來這裡過冬的,現在天氣冷,他們更要休息儲備能量。

DSCF3757.JPG

↑休息中的他們,即使鏡頭很近很近,牠們也都一動也不動。

DSCF3759.JPG

↑另外一種品種。

DSCF3764.JPG

↑我沒看過這麼多的蝴蝶,要不是牠們很小,我會誤以為牠們是蝙蝠啦~~

DSCF3766.JPG

DSCF3767.JPG

↑因為牠們正在休息,沒辦法看到牠們展翅的美麗模樣。

DSCF3790.JPG

紫蝶幽谷的由來是因為每年冬天,大約至少超過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造型的紫翅膀,來到南台灣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 ─ 大武山腳下溫暖避風的山谷,形成最高可達100萬隻以上的越冬集團,其中最密集的高雄縣茂林地區至少有7個紫蝶幽谷。

DSCF3770.JPG

↑在幽谷裡,牠們就垂掛在樹枝上,像一串果實一樣,相互取暖。

DSCF3771.JPG

↑數量之多,簡直就像是走到了蝴蝶園一樣。

DSCF3774.JPG

↑蝴蝶的卵。

DSCF3779.JPG

↑這隻紫斑蝶身上受了傷,應該是被天敵-鳥類給啄傷的。

因為蝴蝶姊姊們全都在休息,導覽人員爾克先生拿出他在導覽時用來解說紫斑蝶的標本(多數是撿來的),我們才發現,原來紫斑蝶是如此美麗的蝴蝶。

DSCF3783.JPG

↑他的翅膀會隨著陽光角度的不同而變色。

DSCF3784.JPG

↑看到了嗎?左翅和右翅的顏色明顯不一樣!

DSCF3786.JPG

↑這是另外一種紫斑蝶。

DSCF3787.JPG

↑像不像滑翔翼,超美的滑翔翼。

DSCF3789.JPG

↑茂林最美的瑰寶。

DSCF3798.JPG

↑來到這邊,可以是先預約團體導覽,或者是來到這裡還有定點的導覽人員可以解說紫斑蝶、帶大家一起欣賞紫斑蝶的美麗。

DSCF3801.JPG

DSCF3803.JPG

↑事先上網預約,還可以拿小獎品。

紫斑蝶一直要到明年3月,問過當地導覽人員,今年的紫斑蝶數量雖然有受到災害影響,數量稍微少了一點點,可是,還算是很多,記得在天氣好的時候、早上來看紫斑蝶吧!保證你會不虛此行。

看完紫斑蝶以後,我心裡很多感觸,我一直覺得大自然其實是最公平的造物者,或許,災害是他們想要給我們的一點點警告,也可能是萬物變化的自然之一,那我們呢?依賴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不是也要懂得取之大自然,回饋之大自然,用保護、復育來看待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紫斑蝶沒有因災害而消失,所以,我們也不能輸給紫斑蝶對不對?

延伸閱讀: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9

~圖文為本站作者所有,引用敬請註明出處~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心計較,只為了原民權益》
DSCF3705.JPG




與郁德芳的採訪進行方式很是特別,採訪的時候,他特別地拿出一本看起來像是日記本的書出來,看他一邊聽我們發問,一邊細細地翻閱,不免讓我好奇那是什麼本子,郁德芳不太好意思地說,那是他每天記錄事情的記事本,從水災後就一直寫到現在。 

DSCF3699.JPG

他開始翻著本子,為我們細數著颱風當天發生的事情,8/7下起傾盆大雨、8/11村內年輕人組成自救會開路向外求援、8/12第一批軍隊到訪村落、8/17茂林村落的對外通訊依舊不通等,這個本子就像是記錄著多納遭遇八八水災後的小型縮圖一般,當時的驚險與恐慌,在一連串的事件記錄下,更讓人體驗到災害時的恐慌。

除了災後的物資空投外,對外道路的搶通,茂林的速度仍比不上其他地方,因為缺乏重機械的進駐。直到兩三週以後,鄉公所才有所謂的急難救助、慈濟也給了災民3000~5000元的補助金,而農業損失也視損失補貼3000~40000元。

關於多納溫泉整個被沖毀的受災戶,後續就面臨了是否要遷移至永久屋的問題,對於永久屋,郁德芳也多次前往說明會瞭解,雖然他本身不是受災戶,但是對於原住民未來面對的困境,他也十分關心。
 
郁德芳認為,永久屋的條件限制十分嚴苛,雖然可以擁有永久屋的土地和房子,但就會被限制無法進入原先擁有的地方,因為要保持原有的自然;然後永久屋只能繼承三代。

因為這樣的限制條件,讓郁德芳以及其他居民開始覺得不大對勁。

但是,郁德芳聽聞有些居民簽訂了這樣的條件,他認為說明會本身不夠清楚,所以還有很多居民目前仍在徘徊中,不知道是不是該簽訂同意書,搬到永久屋去。
因為說明會和法令目前仍在變動,使得居民目前無所適從。

甚至於,這樣設計永久屋的想法與條件,對於原住民的歧視與不尊重,幾乎是要滅了原住民族。

對於原住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生存的依靠,只要有土、有水,他們就可以隨意種作物維生,一旦將山上的土地放棄,搬到平地去,老了、沒有工作以後,生活會變得很困難,這些,都是在設計永久屋或鼓勵村民離開部落的時候,沒有替原住民考量到的問題,屆時,就會造成社會很大的問題。

政府用法條來限制原住民的遷徙,又帶著官員來評定所謂的安全不安全,不安全的時候,評定為特定區的時候,就會強制將災民驅離,這樣的作法是不尊重原住民的基本權利。

郁德芳認為,即使未來土地評定為不安全、紅色警戒區,也可以不用強制徵收的方式,而是在危險的雨季,例如4-9月限制進入,讓土地休息養生,但在安全的季節時,原住民又可以回到他原有的土地。

未來,不管是在遷村、國土保育或是部落重建的規劃上,郁德芳都希望政府可以破除漢人的思維,站在原住民的角度上,多聽聽當地原住民的想法與意見,再來規劃所謂的法案與政策,這樣,才算是真正地落實尊重原住民與依據原住民基本法規。


981224

~本文、圖片為本站所有,引用必註明出處~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處值得再度被珍藏的好地方》DSCF3813.JPG




烏巴克民宿是我第一眼就很喜歡的地方,因為有一整片綠油油的草坪,已經面對山谷,新鮮的空氣,廣大的活動空間,讓經常在都市裡感到擁擠、無法呼吸的我,很是驚豔,一直都覺得自己在旅遊上還算得上玩家級;頓時卻覺得自己遜咖到不行,臺灣還有很多媲美國外的好景點,而我卻仍渾然不知。

DSCF3811.JPG

草坪上僅放著一座陶瓷藝術品,有種天地悠悠的空曠感。

DSCF3809.JPG

旁邊就是我們這一次住的民宿,聽烏巴克說,右邊和左邊各是展現不同樣貌的民宿,可看遊客需求來做調配與安排,外觀的木雕以及內部的設計,全都是建築設計起家的烏巴克自行設計建造的。

DSCF3812.JPG

↑民宿對面,就是烏巴克自己的住家以及工作室,還有提供給遊客休憩的平台。

DSCF3816.JPG

↑走近一點看,其實可以看到民宿裸露在河床上的模樣,不難看出水災的大自然力量有多大!

DSCF3818.JPG

↑河床上現在幾乎看不到河流,還看得到這種堆滿的水泥塊,心想,如果不趕快處理這些東西,明年雨季一來,不淹水也很奇怪吧!

DSCF3821.JPG

↑被我偷拍的伙伴-于心,她離那個懸崖邊好近,我很卒仔...不太敢靠近(因為我聽過蠟筆小新作者的故事)

DSCF3822.JPG

↑這是烏巴克的工作場地,很藝術家的感覺。

DSCF3824.JPG

↑這個用石頭偽裝成燈臺的洗手台藝術品,我超愛的,如果有那個庭園餐廳有興趣,歡迎跟烏巴克先生訂購,一定能夠吸引很多人的注目,真的很棒,聽烏巴克說,這個還有通過臺灣設計中心的「藝術認證」。

DSCF3831.JPG

↑工作室裡,堆滿了滿滿的獎狀與證書...(不過,我心想如果除了獎狀以外,還能有實質獎金補助,或許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助益更大。)

DSCF3832.JPG

↑烏巴克鍾情於創作,太太也一頭栽入,夫妻倆一起打拼,所以工作室裡有著他們的手工創作藝品。

DSCF3838.JPG

↑烏巴克太太的琉璃珠,我一直想,海角七號打響了原住民琉璃珠的名號,但是,捫心自問,有誰去在意原住民琉璃珠的專利,還是給中盤、大盤商以大量製造的方式,剝奪了原住民自己手創藝術的生計。

DSCF3840.JPG

↑烏巴克工作室裡還有協助手工DIY琉璃珠的課程。

DSCF3841.JPG

↑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全靜悄悄地躺在工作室的台子上,還蒙了一層灰塵,不免感嘆,原住民天生的創作原力,卻埋沒在這裡,真可惜!

DSCF3872.JPG

↑這是我們民宿的門栓,很原味,我很喜歡。

DSCF3874.JPG

↑房間裡倒是很中規中矩,沒有電視,只擺著兩張大床,不過擺有公主紗幔...在山上,沒有電視、沒有網路,很安靜,不過,有很美麗的星空可以作伴。

DSCF3878.JPG

↑我們的民宿外觀。

DSCF3879.JPG

↑是石板屋打造的民宿。

在離開這裡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什麼時候要再來,農曆年要不要就帶著全家族包下烏巴克民宿,因為我沒有很多錢,幾百萬的資助烏巴克的工作室,我也沒有很多力量,可以商請企業來協助他們重建,我也沒有撼動政府部門或是修法的背景,無法修法或是爭取預算協助他們。

可是,我知道,如果我能夠再來訪,不管是來住、來拜訪、來創造觀光商機給他們,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一點點微薄的重生力量。

這是我現在,唯一,能夠做的。

而我,也希望能夠告訴現在正在看著部落格的你們,目前前往災區的路,不是很好走,但天氣好的時候,交通不會有問題,如果妳也想要為災區貢獻一點點的心力。去走走、去看看,去實際地消費在當地。真的比捐出一日所得到大機構、大企業來得快且有效益,因為他們是靠自己的力量在謀生,而我們也同樣的獲得實質的滿足。

希望,農曆年或是228時,我能真的再去一趟!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4

~請大家轉知大家..災區的交通目前是可以行走的~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
DSCF3811.JPG




和烏巴克的接觸,來自於這一次下鄉居住的民宿就位在茂林的烏巴克民宿,民宿就位在茂林鄉活動中心的下方,一處有著大草坪和木建、石板外觀的民宿。 

DSCF3809.JPG

不過,一開始烏巴克老闆娘還跟我們說,已經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客人來住,棉被也都還寄放在洗衣店裡,瓦斯管線都拔了,要入住,還得等上一陣子;顯見,從八八水災到現在的120天,民宿幾乎是乏人問津。 

DSCF3816.JPG

問起烏巴克,八八水災的受災情況,他搖頭無奈地說,只有三種方案可以選,全倒、半倒以及淹水;可憐的是,他在河床旁邊的民宿,因為整個地基淘空了,房子卻沒倒,既不能算是全倒、也不算半倒,更不可能有淹水痕跡,所以災害損失的部分,一個子也沒有補助到,全得靠著之前的積蓄過生活。
 
因為茂林的對外道路損害的很嚴重,遊客也害怕進到災區裡來,過去可能賴以維生的民宿及相關導覽,也沒了,不只是硬體受災,實質的生計也受災,卻無法得到任何資源。 

DSCF3818.JPG

烏巴克過去其實也是在外地工作,他說著過去在外地夫妻兩個人的收入其實還不錯,因為家裡的老人家生病,加上對於原住民創作、文化的熱情,讓他回到部落裡來,靠著皮雕、鋼雕以及民宿工作維生,不只是推廣民宿,他還設計了所謂的「狩獵」體驗營,讓漢人可以體會原住民的打獵文化,進而瞭解狩獵倫理,從中去體會原住民與大自然共存、尊重原始山林的傳統文化。

DSCF3840.JPG

可是,這一次的八八水災,不只是沖毀了他的民宿,更是將他這回部落來的19年心血摧毀殆盡,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每天的學費、生活費用,都讓他們夫妻倆喘不過氣。

他說,一直都有在跟太太商量,是不是要舉家搬離?或者是一個人到都市謀生,總是要一個人有穩定的收入,三個孩子龐大的生活支出才得以支應。但是,其實心裡有一個聲音是,這一走,會不會部落文化又無人聞問了?族裡的朋友一直勸他們留下來,但是留下來的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真的是他們最深層的痛。

他認為,如果能夠讓有心的企業來認養部落、建設部落,將經費放在部落裡,重新規劃部落的觀光發展,並設計將企業的員工旅遊放在災區,讓員工不只是捐出一日所得薪資,還可以到他們所認養的部落裡瞭解他們後續捐助的情況,又帶動部落的觀光收入,這是可以多功能發揮捐款的效用,比起只是號召名人、藝人募款,卻不知道款項去處的盲目捐款,不是有效益的多嗎?

他曾經在外授課,也發覺到部落裡缺乏整合性的藝術學校,能夠將原住民原有的天賦,例如雕刻、歌舞等藝術長才,做一個學歷上的認證與發揮,若是能夠認證原住民的藝術成為一個學歷,部落裡的孩子不用到外讀書,可以在部落裡就地取材取得學歷後,又可以留在部落裡發展而部落裡多的是相關的文史、創作家,也可以為藝術學校講課維生,讓部落文化得以延續,這不是很好嗎?

講著講著,烏巴克突然說:「這好像在作夢吧?」,一語長嘆,似乎認為自己在講著什麼不可能的任務,房子毀了、生計斷了,對烏巴克來說,現實與麵包,正在一步一步耗損他僅有的理想與熱情,未來的路真的好難走。

延伸閱讀:烏巴克創作工坊
其他文章:[當代原住民藝術家] 烏巴克─百轉千迴 刻劃原鄉
                 高雄/烏巴克琉璃天堂


981223

~文章、圖片皆為本人所有,引用必註~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事情,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被重視》DSCF3895.JPG




採訪完馬樂的時候,其實我又是感動但也有感慨,部落裡的一些問題,或許不是以災後災前可以做區分的,有些事情,真的不管災害有沒有來,一直一直都存在著,而如果能夠樂觀一點想,災害使得這裡可以被看到、災害使得資源可以進來,那麼,是不是能夠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期盼與希望是...重建之路也能乾脆把災前的問題一併解決掉。

來到茂林算是第三次了,也隨著茂林風管處提供的宣傳單張跑遍了茂林各小景點,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還有個萬山部落。

我更不知道,原來萬山部落有個很厲害的「萬山岩雕」。

在考古學界或是專家群中,或許早就赫赫有名,但,對我們這樣一般遊客來說,萬山岩雕?那到底是什麼?

原來,在過去,萬山部落是群聚在原始山林裡,利用石板屋的智慧,在山林裡與大自然共存,後來遷村到現址,但有個古老且傳統的傳說一直都在部落裡流傳著。

DSCF3884.JPG

↑馬樂所製作的傳說看板。

傳說,部落裡的青年娶了一個外族的女人,因為是長媳,所以就此掌管了廚房,負責全家族的生計、伙食,一天一天過去了,族裡的人卻開始日益消瘦,而那女人卻依舊完好如初,於是,大家開始猜測是不是這個女人暗中做了什麼?

於是派了族裡的小弟,交代他在族人出門前留下來看他大嫂的作為,最後,卻發現原來這女人在吃飯前都會招來蛇群,並挑選一隻蛇吃掉,最後再煮食給族裡的人吃,大吃一驚之際,族人全趕在她煮飯的時候返回來,並要求他離開。

女人傷心之際,向她的丈夫乞求和她一起離開,約定在老地方等待她的丈夫,她一邊走著,一邊靠著蛇為食,她所吃剩的蛇骨就在岩石上留下了痕跡,最後,她遲遲沒有在老地方等到她的丈夫。

DSCF3906.JPG

↑萬山岩雕的拓印圖。

而傳說石頭上就雕刻著那些痕跡,吸引著考古學家前往探勘,沒想到,真的在萬山的舊部落四周發現了幾處萬山岩雕的古蹟,現在已經被列為一級的古蹟。

但是,鼎鼎大名的古蹟,卻始終被遺忘在原始的山林裡,雖然,災後學者專家們仍舊掛心著岩雕是否有受到損害,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自己守護的土地上,有著這麼重要、無形的文化遺產,我們自己卻都不知道?

在我們在在羨慕著其他國家有著許多悠久且珍貴的遺產時,我們又是如何讓這樣的遺產無形地消逝在我們的社會裡呢?

看著馬樂希冀用模型的方式,保存過去的傳統生存模式,我心裡實在感動,也覺得,這是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一個契機,未來,萬山部落不再是茂林風景區的一處被遺忘的小村落,而是富含國家寶藏的一處文化遺產展示處。

端看,我們怎麼經營、怎麼永續發展不是嗎?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2

~採訪馬樂故事後有感~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部落文化守護者》DSCF3923.JPG




12/21與馬樂 (黃亦青)約在萬山國小舊址訪談,他說,國小就在萬山部落的最下方,戰戰兢兢地騎著摩托車走過十分陡的下坡後,詢問路人國小之處,沒想到就在我們眼見所及一處搭起來的廣場,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小學。 

DSCF3883.JPG

廣場上,正有一行人正在進行著災區的「八八臨工」。
 
等了一陣子,看到馬樂來到他的工作室,但是一會兒他得先去接洽水電,一下子他又到外面看著那些臨工協助他們,忙了好一會兒,才真的能夠與我們坐下來談。 

DSCF3930.JPG

他先向我們展示了他向原民會申請的計畫成果,原來,我們所在之地是茂林萬山分班的舊址,在馬樂尚未回到部落前,是閒置的廢墟。馬樂為了不要讓這一處空間浪費,又加上他對於萬山文化、石板創作的熱情,讓他動念寫了示範部落的計畫,向原民會申請了約700萬的經費來改造空間。 

DSCF3905.JPG

計畫包含了舊教室的翻修,將其加上石板裝飾、石板屋的歷史建成、萬山岩雕的歷史展示、萬山舊部落的模型等,全都是在這一兩年內,靠著微薄的經費補助,支持著馬樂一步一步地建造起萬山部落的傳承文化。 

DSCF3912.JPG

對一個曾經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能夠捨棄外面世界的工作回到原鄉來,多數都是有著對於原鄉文化的一種情感與不捨,捨不得萬山流傳下來的文化就此被遺忘,想要藉著自己的一點力量,讓文化能夠一點一滴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夠驕傲地以身為萬山部落的一份子為榮。 

DSCF3911.JPG

在馬樂侃侃而談他的石板創作以及藝術理念時,我從他的眼睛裡,看到了他對於萬山文化的熱愛與理想。 

DSCF3896.JPG

但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也並不是一路都很順利的,馬樂面臨到外地返回與當地人產生部分理念與角度的矛盾衝突,讓這一條想要發展文化的再造之路,走起來十分坎坷。 

DSCF3897.JPG

計畫結束之際,雖然重點部落得到了優等獎,換來了一座獎盃,卻無法讓這樣有意義的計畫繼續維持下去,馬樂面臨到了失業、待業的困境,送出的計畫不再獲得青睞,原鄉工作機會少,使得他幾乎是靠著微薄的講課或是小額申請計畫賴以維生。 

DSCF3924.JPG

他無奈地表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幾乎是所有積蓄都貢獻在這保存部落文化之上了,連妻子的金飾首飾也都快要變賣一空,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餘力能夠讓心目中的部落文化體現。 

DSCF3906.JPG

不再渴望所謂計畫經費的挹注,馬樂表示若是能夠有私人企業願意資助這樣的部落文化,或許,會比只是捐助一筆經費、資金給災區部落來的有用!他們這些藝術文史工作者,有的是如何活化部落、傳承部落的想法與作為,人、力都有,就是缺錢,如果能有企業願意認養或是資助他們這樣保存傳統文化的想法,或許,那才能夠真正地讓部落文化重新永續留存。 

DSCF3932.JPG

除了部落文化的永續留存之外,提及部落文創藝術品的包裝與行銷,似乎打開了馬樂的百寶箱一樣,開始說著他對於原住民工藝品的的熱情與夢想,他拿出了一個包裝得十分精美的線香盒,用石板及萬山岩雕的元素所塑成的「文創藝術品」,甚至於希望開發所謂的「百合花」線香,因為百合花代表著魯凱族另一個重要象徵。馬樂開心地說著,這樣的作品能夠「保留原味,但去除土味」,傳承文化之餘,又能顧及美學,結合部落傳統的重要元素。 

DSCF3936.JPG

DSCF3940.JPG

他也拿出另一個未完成的成品-雕刻著岩雕圖騰的小石板,他說著:「如果在下方掛著小米穗,就可以當作是定情物送人」,是個獨一無二且融合文化與現代美學創意的作品。 

DSCF3939.JPG

如果能夠有好的行銷團隊以及通路對外販售這些工藝品,馬樂認為可以為村內、部落青年人開創另一條就業之路,讓他們來學習如何創作工藝,他很樂觀其成看到部落人靠著結合文化與創意所形成的產業大放異彩。 

DSCF3927.JPG

提到對災後的影響,馬樂先生倒是覺得萬山部落並沒有太大的損害,而遷村計畫他更是不以為然地說,遷走了,部落文化更是一滴不剩了!但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由於災後重建計畫,使得萬山部落受到重視,促使萬山岩雕成為另一個茂林鄉的觀光文化景點,或許能夠為部落帶來一線生機。 

DSCF3917.JPG

重建萬山部落的文化,再造文創藝術品的價值,透過包裝、創意行銷的方式來促銷部落文化,搭配觀光文化之旅營造部落觀光價值,重建的價值不只在於恢復原有樣貌,甚至可以再造、創新部落文化,化危機為轉機。 

DSCF3926.JPG

這樣重建的夢很美,但,這一切真的需要外界的協助與幫忙,否則,真如馬樂所說:「現在說這些都是空話!」空蕩蕩的部落裡,只留下熱情、文化慢慢流逝。

DSCF3935.JPG

DSCF3934.JPG

延伸閱讀:馬樂的部落格


981222

~喜歡阿紫的部落格文章,歡迎轉寄,記得註明來源喔~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88災後故事之前》DSCF3609.JPG




有些話就讓我先寫在故事之前,這兩天半來的體驗,不只是去寫一個或兩個的故事,更期待的是,透過一點微薄的小力量,讓這些故事能夠讓這些可能需要更多奧援與資源的部落,被更多、更多人、企業看見。

回來了,兩天半的行程,滿滿地塞了我小小的腦袋。

好多故事想要告訴你們,但也有好多話,想要趁亂的時候說一說,或許,其他該認真寫的採訪稿,就讓我一步一步慢慢完成,但在寫故事之前,讓我說說這幾天在部落裡,我...所遇見的故事。

DSCF3610.JPG

↑下鄉前,我認真地寫了自己該帶的東西,幸好,該帶的都帶了。

DSCF3675.JPG

↑11時各地的公民記者,就在左營站前的小7集合,等著參加編採會議。

我在家裡,先安頓好老公和小孩以後,差一點趕不上去左營的高鐵,老公一路狂飆,卻又一路問我,真的要去嗎?他故意地說著:「拋夫棄子」,是啊,這一趟下鄉,真的所謂的拋夫棄子,可是,我跟老公說,這一趟,或許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們能做的這麼少,只是短短的兩三天別離,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勇敢堅強克服,也因為有著他全心的支持,我才能夠順利挑戰這次公民記者的任務。

左營站前,我看著幾位年輕有為的大學生們,這才知道,原來多數參與這次招募活動的人裡,很多都是新聞系的學生,像我這樣半路出家的非專業科系並不多,倒讓我開始有些緊張起來,擔心自己無法寫出真正專業感人的新聞稿。

不過頭都洗了,還是硬著頭皮來到旗美高中(旗山社區大學)參加編採會議,宏爺一邊提醒著我們可能之後下鄉的注意事項、寫稿的情況,一邊又請旗美社大的主任為我們介紹駐點負責的伙伴。

DSCF3684.JPG

↑大家正在認真的互相認識,瞭解活動細節以及未來方向。

看著這群在社區裡面,默默耕耘、為災區發聲、出力的伙伴們,心裡不禁由衷地感佩起來,是啊,有什麼力量比社區自身的力量更強大,又,有什麼協助是比切中災民的心聲更有力的幫助?這些,全都是旗美社大目前努力著的,除了希望這力量能夠不斷維續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相關單位,能夠看到民間的努力,挹注他們更多、更多的資源,讓地方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DSCF3688.JPG

↑小小的辦公室裡,擠滿了文宣、教材、期刊,每一位社大的伙伴,來去災區多次,最能夠體會災民的感受,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真的開始為自己能夠親力親為協助他們一點點為榮。

社大的秉原哥帶我們一路從旗山到茂林,我們準備先落腳在多納的民宿,第二天到茂林的烏巴克,我開始和身邊的伙伴- 輔大新聞系的妹妹,學習著如何安排採訪,如何進行訪問。

沿途看到茂林的山林,心裡不禁一揪,來到茂林這也是第三次了,過去曾造訪的風管處不見了,美雅谷封閉了,吊橋斷了,土石泥沙堆滿了路面,走著走著,四處是崩塌的路面。

DSCF3705.JPG

↑正義化身的前發展協會理事長郁德芳先生,是我們的第一個受訪者,在他自己建造的石板屋裡,帶我們重回八八水災的當時,細數部落目前的困境以及對公部門、政府的期待、失望。

夜晚的多納,郁先生不只為我們安排了許多可愛的受訪者,因為遍尋不著晚餐地點,我們在一旁被請進咖啡屋裡喝咖啡,熱情的老闆娘看我們無處吃飯,好心地把他們的家常便飯讓我們墊肚子,心好暖好暖,自然災害或許可怕,但人心善良卻是永恆不變,我相信,如此善良的我們、的老百姓,再怎麼樣也一定能夠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DSCF3726.JPG

↑相處兩天半的伙伴-可愛的于心妹妹,我們一路相伴,來自不同領域的我們,卻能夠同時為災區報導盡一份心力,這是多麼有緣的一件事。

老闆和老闆娘不收分文又請我們他們自己種的咖啡,看著他們雖為受災戶,卻又樂觀、助人的態度,真的使我不得不敬佩,卻也感嘆,除了他們自己的力量以外,難道沒有別的了嗎?這或許是之後的故事了!

DSCF3728.JPG

↑上自由時報報導的咖啡屋,老闆娘江小姐也有一副好手藝,我在這裡買了一串很美很美的琉璃項鍊。

夜深了,郁先生卻一點也不喊累地帶我們穿梭部落,一連採訪了洪長老、社區代表,突如其來的一陣慌亂,走在部落裡,沒有察覺到動靜的我們,一點也沒有想到全台大地震來了,受訪者笑著我們是地震帶來的禮物,一震完就出現在門口。

原本要受訪的婦女一聽到是要採訪八八水災,面有難色地說,早上不是才採訪過嗎?怎麼又來了,是啊,一連串的團體、一連串的媒體、一連串的人來到了災區,卻沒有整合地不停地問著問題,難怪他們感到不舒服,我和伙伴異口同聲地取消了這位受訪者的採訪。

對我們來說,我們來,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或是媒體的任何利益,我們希望的是部落裡的聲音、災區裡的實際情形能夠被發掘,二度甚至三度的傷害,我們不要這些!

DSCF3736.JPG

↑接受採訪的洪長老。

在多納睡的晚上,意外發現多納竟然有政府提供的數位落差的無線網路,上網看了地震災情後,突然才開始緊張起來,這強震會不會震垮了外面也鬆動的土石,我難道也要在這裡變成災民嗎?此時才真正開始體會,孤島的感受,災民的痛苦,又豈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一般?那一晚,我很疲累地睡了。

DSCF3739.JPG

↑好心收留我們民宿老闆娘。

一早,我們和約好的當地人朋友一起到茂林去,先去採訪目前茂林正在推動的紫斑蝶季,話說,來茂林這麼多次,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紫斑蝶,心裡很開心,災害或許真的很大,但是,祂畢竟還是沒有把天然的資產全部帶走,留給了這裡的居民無限的寶藏。

DSCF3793.JPG

↑守護和為遊客講解紫斑蝶的解說員,柯小姐。

DSCF3798.JPG

↑守護村莊重要訊息傳遞工作的爾克先生,也是守護茂林土地的重要人物。

DSCF3823.JPG

↑也感謝爾克先生忙碌之餘,還得義務帶我們到處去。

因為早上無法約訪到適當的受訪者,我和于心還在遊客中心休息睡覺起來,前晚的疲勞真的過度了,兩隻迷途羔羊就在中心裡睡起覺來,一醒來,已經中午時分,不知道上哪覓食去,好心的茂林警員就把我們拎回派出所。

在派出所裡的愛心便當,好香好甜好好吃,120幾天後的他們,嘴裡雖然講起災害的當時生死一瞬間,卻一點也看不出他們對災害的恐懼與害怕,身為人民保母的他們,災害危險比不上他們保護土地、保護人民的責任,人親土親一家親,我在派出所再度感受到溫暖。

下午,來到了要落腳的烏巴克民宿,先向民宿主人借車之後,就載著于心到處走走看看,現在的復原已經比災前好了,但看了還是仍心有餘悸。

DSCF3853.JPG

↑被土石淹沒的房子。

下午,繼續採訪了一樣也被災情影響的生態民宿-得恩谷民宿的陳誠老師,守護部落、守護生態的他們,讓我好生感佩。

晚上就買了雜貨店的泡麵,和于心在烏巴克度過在茂林的第二晚。

第三天,我們都睡到有點不想起床,一醒來,就是滿山滿谷的新鮮空氣,突然感受到,為什麼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不想離開,那是一種歸屬、一種原我的感受,他們天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成長的,要離開,談何容易?

和石板創作家-馬樂老師的約會,看著他的創作、聽著他的理想,又重新看待了部落文化的這件事,或許,往後的故事再讓我慢慢說明吧。

DSCF3911.JPG

↑講述著他的創作理念與作品的馬樂老師。

在回程的路上,民宿老闆烏巴克先生很好心地用他的小貨車載我們一路下山,我坐在他的身旁,問著他這一路守護土地、守護部落文化的心路歷程,聽著聽著卻很想掉眼淚。

回到部落19年的光陰,奉獻的是他的全心全力,但剩下來的,卻是一片流失但回不來的土地,沒有積蓄在身,嗷嗷待哺的孩子們的期待落空,他內心的掙扎,對政府的無奈,對理想的憧憬,聽在我耳朵裡,心酸在我心裡,未來,再把烏巴克的故事跟大家說吧!

這就是我在茂林兩天半的故事,故事很長很長,或許我一下子也說不完,感想很多很多,我或許也整理不完整,但是,我很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重建再造的路很長,我們真的只有做了一點點,災害或許是危機,但對災區來說有可能是一種轉機。

如何將危機化轉機,都是現在重建、再造需要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而這些也很需要我們在外界的援助與資源,如果有心,或許也把這一次下鄉活動的相關新聞傳播出去!讓可以協助他們的人知道,讓他們能夠真的在重建之路上好好地再站起來。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1

~歡迎轉噗、轉寄,讓更多人看到災後的88故事~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八八水災。絕處逢生》




那天收到新浪編輯朋友molly在MSN上敲我,問我對於要到八八災區去採訪有沒有興趣。

我遲疑了一下,但又告訴自己,有機會服務就該勇往直前,遲疑了,機會可能就錯失了,跟molly說,如果時間、地點、行程都可以配合,我很有意願前往。

不過,答應完的隔天,我立即又後悔了,愛杞人憂天的老毛病又來了,一下子擔心要獨自前往,自己耐不耐得住、一下子擔心時間上我又卡到自己離職、交接,真的有辦法配合嗎?、一下子又煩惱自己沒有記者專業訓練,要求的3篇新聞稿,我能夠寫得出什麼嗎?

就這樣懷疑著自己,又一邊等著報名結果的宣告。

雖然我很矛盾,但其實,能夠有個機會深入災區,瞭解目前災區狀況,我自己又不禁熱血沸騰,想要多報導一些、多喚醒大家一些記憶,我說過,重建的路實在漫長,但人的記憶卻總是善於遺忘,有多少朋友或多少人還在沈重地走著重建的路,我們很容易就淡忘了。

那天主辦單位打來問我有沒有想要特別採訪的主題、為什麼想要參加這個活動?

我官方地回答了一些,回來,卻覺得這個問題一直纏繞著我。

認真說,我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
雖然說,工作就是小社工,碰觸的幾乎也都是社會階層底下的人。
但也因為如此,我覺得可能和一般專業記者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詢問的方式不一樣,灑狗血的方法不一樣,搞不好,可以看到什麼他們看不到的是嗎?

可是,我又很擔心,怕自己沒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反而二度傷害了這些正在復原的災民們。

這幾天,我一直希望給自己訂一個作業目標。

絕處。逢生

我希望這個六日一,讓我去看看我們臺灣人民的堅強力量,如何在這樣大自然的絕處中,找到生命的力量,勇敢地重生。

但,我也期許自己能夠號召更多或許已經淡忘這個事件的你/妳們,帶給他們更多動力和重生的資源。

一雙手很單薄。
兩雙手可以互相緊握。
三雙手可以牽成一個圓。
四雙、五雙、六雙..無數雙手就有用不完的力量。


請和我一起用心、用手來守護我們所在、深愛的這塊土地。

相關莫拉克颱風報導網站與文章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莫拉克之後:小地方新聞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部落格

12/19-12/21
三天,阿紫將到十分喜愛的茂林去...
如果,你也有想問的?
如果,你也有想告訴他們的?
如果,你也有想要祝福他們的?

請踴躍留言,我幫你們帶去!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開始】


981217

~也幫我加加油,我真擔心做不好這份責任重大的工作~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