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畢業了,照慣例要寫感謝誌和畢業感言》IMG_0221.JPG




一直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每天都在倒數著畢業日子的到來,距離北移的遷徙日,我充滿期待,但沒想到,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卻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快到我怎麼連打包和發表畢業宣言的時間都沒有。

一直想要請在黑社會的伙伴們喝一杯,怎麼轉眼到了年底。
一直想要寫張卡片一一感謝這些日子以來陪伴我的人,怎麼都到了最後一天,我的卡片還在難產中。

倒是大家給我的祝福讓我很感動,心裡真的開始不捨起來。遙想三年又5個月前,那個懵懂剛進社會的小女孩,進了黑社會,開始歷經一連串個案的震撼教育、同事們的大力相挺、自己人生一連串的生涯規劃-結婚成家生子,對頭份工作的我來說,這三年歷練了我成為一個堅強的社工,成為一個溫柔支持的媽媽。

或許,我對這裡有過牢騷有過抱怨有過不愉快有過許許多多的念頭,但不可避諱的,這裡也曾帶給我許許多多美滿的回憶與記錄。

親愛的綺,送給了我一份很難得的禮物,是我們進黑社會以來,所有的點點滴滴,我看著笑著滿足著,能帶著和妳共同努力過的經驗離開,我很滿足。而我相信,不管我走到哪裡,我們永久不變的感情,是我能回饋給妳最無價的禮物,希望妳能收下,記得,我們永遠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在我離職後的最後一個月才共同打拼的伙伴,也很貼心地送了我小禮物和卡片。

IMG_0223.JPG

IMG_0226.JPG

該說些什麼呢,我很抱歉,沒辦法留下來陪妳一起度過艱難的行政日子,謝謝妳這一段時間給我的支持與教導,至少,讓我在這一個月裡,安安穩穩地度過最後的日子。

IMG_0228.JPG

很貼心的,黑社會有個脫離的儀式,那就是發放急難救助金,哈,那是我自己取來好玩的,就是大家的一片祝福心意,我收到了,真的很開心。至少,下個月的無收入狀態,我還能夠穩穩度過。

親愛的督導們:

不管是現階段帶我的,或者是曾經帶過我的,真的很謝謝妳們一段時間的支持與鼓勵,雖然有時候我難搞了些,有時候我口直心快了點,你們都還是包容了我,不能跟你們繼續打拼,真的好不好意思。

曾經同是兒少伙伴的一組們:

謝謝妳們曾經給我的溫暖支持,不管是言語上或是行動上的,至少讓我清楚明白,在處遇個案的第一線上,我其實不孤單,尤其當我掛掉電話時,你們一個溫暖與支持的眼神,我就能夠有無比的動力。

曾經同是綜規組的伙伴們:

謝謝妳們大力包容我的產假期間,為我分擔掉許多行政的業務,即使回到崗位上的迷糊忙亂和不知所措,你們也很有心地體貼和教導我。緋聞小姐,謝謝妳為我接了許多電話,還有每日的便當時間;洗髮乳小姐,謝謝妳包容坐在我旁邊要一直聽我叨叨碎念個案的事情,讓我不厭其煩地一直詢問妳工作。

IMG_0229.JPG

IMG_0231.JPG

明天,就是我在黑社會的最後一天了,行程是早上交接開科務會議,下午辦理離職以及驗收程序。還有,就是獻上我微薄的一點感謝心意,手做的卡片以及滿滿的感謝。

黑社會以及伙伴們,未來還要靠你們繼續打拼加油!

謝謝妳們帶給了我這繽紛充實的黑社會生活,我會繼續努力在社工之路打拼!走出我的另一片天空!

終於,畢業了!


981230

後記:很想說一句...「什麼都是假的,拿到離職金才是真的!」,希望我能早日拿到我的離職金支票!哈,補充發言。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自然的瑰寶》
DSCF3802.JPG




這一次採訪報導的時間,剛好遇到茂林的「雙年賞蝶」紫蝶幽谷活動,本來大家還擔心茂林瑰寶-紫斑蝶受到影響,於是,就和伙伴約好了,趁著採訪人物空檔,順道一訪紫斑蝶的情況。

也十分幸運,剛好遇到了接待我們的先生是導覽人員之一,一早,就帶著我們前往茂林的生態公園。

DSCF3751.JPG

↑來過茂林2.3次,卻一直都沒有發現紫斑蝶,大概每次來的季節都不對。

DSCF3754.JPG

↑記得觀賞蝴蝶之前,不嬉鬧、不打擾、不捕捉,這樣才能夠讓蝴蝶永永久久地在台灣寶島這片土地上生存。

DSCF3755.JPG

↑生態公園是用黑紗布圍起來的自然空間,蝴蝶都可以進進出出,相關人員會在早上灑上一層水珠,吸引蝴蝶前來,不過到訪日恰巧遇到寒流,蝴蝶姊姊們全都安安靜靜地休息養生,他們本來就是來這裡過冬的,現在天氣冷,他們更要休息儲備能量。

DSCF3757.JPG

↑休息中的他們,即使鏡頭很近很近,牠們也都一動也不動。

DSCF3759.JPG

↑另外一種品種。

DSCF3764.JPG

↑我沒看過這麼多的蝴蝶,要不是牠們很小,我會誤以為牠們是蝙蝠啦~~

DSCF3766.JPG

DSCF3767.JPG

↑因為牠們正在休息,沒辦法看到牠們展翅的美麗模樣。

DSCF3790.JPG

紫蝶幽谷的由來是因為每年冬天,大約至少超過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造型的紫翅膀,來到南台灣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 ─ 大武山腳下溫暖避風的山谷,形成最高可達100萬隻以上的越冬集團,其中最密集的高雄縣茂林地區至少有7個紫蝶幽谷。

DSCF3770.JPG

↑在幽谷裡,牠們就垂掛在樹枝上,像一串果實一樣,相互取暖。

DSCF3771.JPG

↑數量之多,簡直就像是走到了蝴蝶園一樣。

DSCF3774.JPG

↑蝴蝶的卵。

DSCF3779.JPG

↑這隻紫斑蝶身上受了傷,應該是被天敵-鳥類給啄傷的。

因為蝴蝶姊姊們全都在休息,導覽人員爾克先生拿出他在導覽時用來解說紫斑蝶的標本(多數是撿來的),我們才發現,原來紫斑蝶是如此美麗的蝴蝶。

DSCF3783.JPG

↑他的翅膀會隨著陽光角度的不同而變色。

DSCF3784.JPG

↑看到了嗎?左翅和右翅的顏色明顯不一樣!

DSCF3786.JPG

↑這是另外一種紫斑蝶。

DSCF3787.JPG

↑像不像滑翔翼,超美的滑翔翼。

DSCF3789.JPG

↑茂林最美的瑰寶。

DSCF3798.JPG

↑來到這邊,可以是先預約團體導覽,或者是來到這裡還有定點的導覽人員可以解說紫斑蝶、帶大家一起欣賞紫斑蝶的美麗。

DSCF3801.JPG

DSCF3803.JPG

↑事先上網預約,還可以拿小獎品。

紫斑蝶一直要到明年3月,問過當地導覽人員,今年的紫斑蝶數量雖然有受到災害影響,數量稍微少了一點點,可是,還算是很多,記得在天氣好的時候、早上來看紫斑蝶吧!保證你會不虛此行。

看完紫斑蝶以後,我心裡很多感觸,我一直覺得大自然其實是最公平的造物者,或許,災害是他們想要給我們的一點點警告,也可能是萬物變化的自然之一,那我們呢?依賴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不是也要懂得取之大自然,回饋之大自然,用保護、復育來看待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紫斑蝶沒有因災害而消失,所以,我們也不能輸給紫斑蝶對不對?

延伸閱讀: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9

~圖文為本站作者所有,引用敬請註明出處~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我們也向「錢井」深的DSLR之路前進了》IMG_0203.JPG




在噗浪、部落格上嚷嚷著要買單眼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依照我和老公,一個吝嗇務實魔羯女、一個有選擇恐懼症的處女男,兩個人在網海中浮浮沈沈很長一段時間,卻都還沒辦法決定入手。

當然,也聽過很多人的建議啦,後來,我還是固執性地選擇了算是初階新手的入門款,畢竟,現在有一個小孩要養,還有很長遠的旅遊夢要走,預算考量不得不納入我們買機子的打算,DSLR是我們現在提升照片品質的方法之一,但要提升品質的最佳原則,還是得靠不停的經驗和攝影技巧的提升啦!

好啦,廢話就不要多說了,來看開箱圖。我們是在自由路、中正路那排攝影店買的,基本上,我們也只是多在網路上比價而已,大致上在我們能接受範圍內,我們就用23張小朋友加一點點抱回了450D加標準鏡以及相關配件。

IMG_0205.JPG

↑我們的第一台DSLR。

IMG_0206.JPG

↑我都還沒有好好地詳閱這些使用說明書,要找時間好好研究一番才行。

DSCF3971.JPG

↑看這張照片才知道,我的小DC鏡頭好像有一些小白點。

DSCF3972.JPG

↑後方的操作介面以及大尺寸螢幕。 

DSCF3975.JPG

↑上方的轉盤。

DSCF3976.JPG

↑我們抱回來的整組配件+相機包。

IMG_0215.JPG

↑我們買了這種簡易型?的背包,因為我想要輕便,相機本身重量也算還OK,帶出門不會造成我們太大負擔。

因為還是新手上路,照片都很差...還待我們多多練習才行,先來幾張450D實拍照片分享一下。

IMG_0007.JPG

↑在相機店測試拍照。

IMG_0011.JPG

↑哈哈,單眼把小朋友的表情拍得更加生動了...這樣才不愧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小朋友離家出走啊!

IMG_0066.JPG

↑還得多加練習,有朝一日,我家小楚楚不會輸給現在爆紅的小小彬跟迷你彬。

IMG_0067.JPG

↑很可愛的小小孩。

IMG_0088.JPG

↑瞧...技術還不到家,所以拍不了這麼動感的感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定有辦法!

IMG_0097.JPG

↑我家的小麻豆...希望以後拍一籮筐的照片。

IMG_0136.JPG

↑近拍效果...小傢伙現在超愛這一組的open將踢踏舞。

IMG_0157.JPG

↑只要一跳舞,他少爺就笑瞇瞇的。

IMG_0178.JPG

↑不過,當憂鬱小生的表情也不錯。

IMG_0197.JPG

↑小搗蛋...

元旦預計來去賞梅,跟450D培養更多感情,希望未來能拍出更多更多留住幸福的照片。


981228

~喜歡阿紫的文章,可以用rss或e-mail訂閱喔~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其實只有一鍋的石二鍋》DSCF3965.JPG




每到了星期五,心情就會很雀躍,準時下班的我總是會打包好行李,然後稍微裝扮一下,等著要跟老公來個甜蜜的晚餐約會,等待的時間就是我苦思約會地點時間,每一回,總是不知道該往哪裡去,苦惱半天以後,老公總是會很有耐心地陪我一起煩,然後最後載著我一起去等我想吃的美食。

今天聖誕節,我們決定開回市區吃好幾次都不得其門而入的「石二鍋」(沒辦法,我實在是個火鍋控)。

DSCF3967.JPG

石二鍋其實從開幕我就一直有在注意了,只是苦無機會去嚐,因為沒訂位所以問一問都得等上一兩個小時而放棄,那滿滿的人潮洶湧,總是令我十分好奇地想要去試試看。寒風中,還是有好幾組的客人站在外面等餐,服務生很貼心地送上一杯熱呼呼的冬瓜茶,服務還不錯。

DSCF3941.JPG

位於精誠路和公益路交叉口的這家分店,其實停車位並不好找,先登記了以後,我們先去停車,停好車,服務生恰巧也就帶我們入座(為什麼我們不先訂位?因為...老公到台中的時間實在不好捉摸,我也不知道該訂幾點的位比較恰當)

DSCF3942.JPG

↑等待的時間還可以看到廚房的工作人員忙進忙出的樣子。

DSCF3950.JPG

↑整家店的擺設其實還蠻簡單,用鮮活的綠色為基調,吧台式的設計,老公直說,他以為是吃迴轉火鍋的呢。

DSCF3951.JPG

↑白色加綠色,讓人覺得眼睛其實是很舒服的。

DSCF3943.JPG

↑我們用餐的小火鍋吧台,服務人員會站在吧台內為我們服務。

DSCF3944.JPG

↑首先,先送上一杯冬瓜檸檬冰沙以及調製好的醬料,醬料內滿滿的都是蒜泥,如果想要自行調配的話,服務人員也會送上醬料,冬瓜檸檬還算OK,店內續杯的話要再加10元。

DSCF3945.JPG

↑除了辣椒以外,其他醬料其實都已經調配好了。

DSCF3952.JPG

↑這裡的小火鍋價位一律都是198元,不加一成服務費,可以兩個人共鍋要多加點共鍋費(30),因為我和老公飢腸轆轆得很,決定各點一鍋。

DSCF3953.JPG

↑有三種主食可以選-冬粉、烏龍麵和白飯。

DSCF3954.JPG

↑也可以加點一些火鍋料,如果喜歡兩個人甜蜜蜜吃一鍋,加點其他火鍋料也是不錯選擇。

DSCF3955.JPG

↑鍋底可以分為石頭鍋和涮涮鍋,我和老公各點了一種,石頭鍋就是用一些佐料先在石頭鍋內爆香過,味道很不一樣。

DSCF3956.JPG

↑我點了櫻桃鴨肉鍋。

DSCF3957.JPG

↑老公則是豬雞雙料鍋,看起來肉片數量都是中等,切得都很薄,我的鴨肉入口即化,老公甚至吃不出它是鴨肉,我很愛,但是,就是切的太碎了些,入鍋就只剩下一點點的肉片了!

DSCF3959.JPG

↑菜盤,菜盤的給予上算是還不錯,兩三種蔬菜、玉米、花椰菜、蕃茄、南瓜、紅蘿蔔、油豆腐、豆皮、水晶餃、豆腐等。

DSCF3960.JPG

↑還有這個蓋著石二鍋的豆腐,很是可愛。

DSCF3961.JPG

↑我的烏龍麵,我好愛烏龍麵,吸飽了火鍋湯汁以後入口,大口滿足。

DSCF3962.JPG

↑對了,那朵大大香菇,實在是讓我很苦惱,或許下一次可以剖半處理。

DSCF3963.JPG

用餐的桌面實在是有點小,菜盤、肉片和火鍋加在一起,都快要沒有空間了,不時還得注意小火鍋的湯汁是不是沸沸揚揚跑出來,感覺上,顯得這頓飯吃得有些手忙腳亂,也談不上適合約會的好地方,不過總是讓人暖呼呼的吃飽喝足,用餐人潮實在洶湧,切記事先訂位喲!

石二鍋(石頭鍋‧涮涮鍋)
到訪日期:981225(五)
地址:台中市精誠路107號(公益路口)
電話:04-23206555
網址:www.12sabu.com


981228

~食記體驗純為個人口味,僅供參考~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心計較,只為了原民權益》
DSCF3705.JPG




與郁德芳的採訪進行方式很是特別,採訪的時候,他特別地拿出一本看起來像是日記本的書出來,看他一邊聽我們發問,一邊細細地翻閱,不免讓我好奇那是什麼本子,郁德芳不太好意思地說,那是他每天記錄事情的記事本,從水災後就一直寫到現在。 

DSCF3699.JPG

他開始翻著本子,為我們細數著颱風當天發生的事情,8/7下起傾盆大雨、8/11村內年輕人組成自救會開路向外求援、8/12第一批軍隊到訪村落、8/17茂林村落的對外通訊依舊不通等,這個本子就像是記錄著多納遭遇八八水災後的小型縮圖一般,當時的驚險與恐慌,在一連串的事件記錄下,更讓人體驗到災害時的恐慌。

除了災後的物資空投外,對外道路的搶通,茂林的速度仍比不上其他地方,因為缺乏重機械的進駐。直到兩三週以後,鄉公所才有所謂的急難救助、慈濟也給了災民3000~5000元的補助金,而農業損失也視損失補貼3000~40000元。

關於多納溫泉整個被沖毀的受災戶,後續就面臨了是否要遷移至永久屋的問題,對於永久屋,郁德芳也多次前往說明會瞭解,雖然他本身不是受災戶,但是對於原住民未來面對的困境,他也十分關心。
 
郁德芳認為,永久屋的條件限制十分嚴苛,雖然可以擁有永久屋的土地和房子,但就會被限制無法進入原先擁有的地方,因為要保持原有的自然;然後永久屋只能繼承三代。

因為這樣的限制條件,讓郁德芳以及其他居民開始覺得不大對勁。

但是,郁德芳聽聞有些居民簽訂了這樣的條件,他認為說明會本身不夠清楚,所以還有很多居民目前仍在徘徊中,不知道是不是該簽訂同意書,搬到永久屋去。
因為說明會和法令目前仍在變動,使得居民目前無所適從。

甚至於,這樣設計永久屋的想法與條件,對於原住民的歧視與不尊重,幾乎是要滅了原住民族。

對於原住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生存的依靠,只要有土、有水,他們就可以隨意種作物維生,一旦將山上的土地放棄,搬到平地去,老了、沒有工作以後,生活會變得很困難,這些,都是在設計永久屋或鼓勵村民離開部落的時候,沒有替原住民考量到的問題,屆時,就會造成社會很大的問題。

政府用法條來限制原住民的遷徙,又帶著官員來評定所謂的安全不安全,不安全的時候,評定為特定區的時候,就會強制將災民驅離,這樣的作法是不尊重原住民的基本權利。

郁德芳認為,即使未來土地評定為不安全、紅色警戒區,也可以不用強制徵收的方式,而是在危險的雨季,例如4-9月限制進入,讓土地休息養生,但在安全的季節時,原住民又可以回到他原有的土地。

未來,不管是在遷村、國土保育或是部落重建的規劃上,郁德芳都希望政府可以破除漢人的思維,站在原住民的角度上,多聽聽當地原住民的想法與意見,再來規劃所謂的法案與政策,這樣,才算是真正地落實尊重原住民與依據原住民基本法規。


981224

~本文、圖片為本站所有,引用必註明出處~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處值得再度被珍藏的好地方》DSCF3813.JPG




烏巴克民宿是我第一眼就很喜歡的地方,因為有一整片綠油油的草坪,已經面對山谷,新鮮的空氣,廣大的活動空間,讓經常在都市裡感到擁擠、無法呼吸的我,很是驚豔,一直都覺得自己在旅遊上還算得上玩家級;頓時卻覺得自己遜咖到不行,臺灣還有很多媲美國外的好景點,而我卻仍渾然不知。

DSCF3811.JPG

草坪上僅放著一座陶瓷藝術品,有種天地悠悠的空曠感。

DSCF3809.JPG

旁邊就是我們這一次住的民宿,聽烏巴克說,右邊和左邊各是展現不同樣貌的民宿,可看遊客需求來做調配與安排,外觀的木雕以及內部的設計,全都是建築設計起家的烏巴克自行設計建造的。

DSCF3812.JPG

↑民宿對面,就是烏巴克自己的住家以及工作室,還有提供給遊客休憩的平台。

DSCF3816.JPG

↑走近一點看,其實可以看到民宿裸露在河床上的模樣,不難看出水災的大自然力量有多大!

DSCF3818.JPG

↑河床上現在幾乎看不到河流,還看得到這種堆滿的水泥塊,心想,如果不趕快處理這些東西,明年雨季一來,不淹水也很奇怪吧!

DSCF3821.JPG

↑被我偷拍的伙伴-于心,她離那個懸崖邊好近,我很卒仔...不太敢靠近(因為我聽過蠟筆小新作者的故事)

DSCF3822.JPG

↑這是烏巴克的工作場地,很藝術家的感覺。

DSCF3824.JPG

↑這個用石頭偽裝成燈臺的洗手台藝術品,我超愛的,如果有那個庭園餐廳有興趣,歡迎跟烏巴克先生訂購,一定能夠吸引很多人的注目,真的很棒,聽烏巴克說,這個還有通過臺灣設計中心的「藝術認證」。

DSCF3831.JPG

↑工作室裡,堆滿了滿滿的獎狀與證書...(不過,我心想如果除了獎狀以外,還能有實質獎金補助,或許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助益更大。)

DSCF3832.JPG

↑烏巴克鍾情於創作,太太也一頭栽入,夫妻倆一起打拼,所以工作室裡有著他們的手工創作藝品。

DSCF3838.JPG

↑烏巴克太太的琉璃珠,我一直想,海角七號打響了原住民琉璃珠的名號,但是,捫心自問,有誰去在意原住民琉璃珠的專利,還是給中盤、大盤商以大量製造的方式,剝奪了原住民自己手創藝術的生計。

DSCF3840.JPG

↑烏巴克工作室裡還有協助手工DIY琉璃珠的課程。

DSCF3841.JPG

↑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全靜悄悄地躺在工作室的台子上,還蒙了一層灰塵,不免感嘆,原住民天生的創作原力,卻埋沒在這裡,真可惜!

DSCF3872.JPG

↑這是我們民宿的門栓,很原味,我很喜歡。

DSCF3874.JPG

↑房間裡倒是很中規中矩,沒有電視,只擺著兩張大床,不過擺有公主紗幔...在山上,沒有電視、沒有網路,很安靜,不過,有很美麗的星空可以作伴。

DSCF3878.JPG

↑我們的民宿外觀。

DSCF3879.JPG

↑是石板屋打造的民宿。

在離開這裡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我什麼時候要再來,農曆年要不要就帶著全家族包下烏巴克民宿,因為我沒有很多錢,幾百萬的資助烏巴克的工作室,我也沒有很多力量,可以商請企業來協助他們重建,我也沒有撼動政府部門或是修法的背景,無法修法或是爭取預算協助他們。

可是,我知道,如果我能夠再來訪,不管是來住、來拜訪、來創造觀光商機給他們,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一點點微薄的重生力量。

這是我現在,唯一,能夠做的。

而我,也希望能夠告訴現在正在看著部落格的你們,目前前往災區的路,不是很好走,但天氣好的時候,交通不會有問題,如果妳也想要為災區貢獻一點點的心力。去走走、去看看,去實際地消費在當地。真的比捐出一日所得到大機構、大企業來得快且有效益,因為他們是靠自己的力量在謀生,而我們也同樣的獲得實質的滿足。

希望,農曆年或是228時,我能真的再去一趟!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4

~請大家轉知大家..災區的交通目前是可以行走的~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戰》
DSCF3811.JPG




和烏巴克的接觸,來自於這一次下鄉居住的民宿就位在茂林的烏巴克民宿,民宿就位在茂林鄉活動中心的下方,一處有著大草坪和木建、石板外觀的民宿。 

DSCF3809.JPG

不過,一開始烏巴克老闆娘還跟我們說,已經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客人來住,棉被也都還寄放在洗衣店裡,瓦斯管線都拔了,要入住,還得等上一陣子;顯見,從八八水災到現在的120天,民宿幾乎是乏人問津。 

DSCF3816.JPG

問起烏巴克,八八水災的受災情況,他搖頭無奈地說,只有三種方案可以選,全倒、半倒以及淹水;可憐的是,他在河床旁邊的民宿,因為整個地基淘空了,房子卻沒倒,既不能算是全倒、也不算半倒,更不可能有淹水痕跡,所以災害損失的部分,一個子也沒有補助到,全得靠著之前的積蓄過生活。
 
因為茂林的對外道路損害的很嚴重,遊客也害怕進到災區裡來,過去可能賴以維生的民宿及相關導覽,也沒了,不只是硬體受災,實質的生計也受災,卻無法得到任何資源。 

DSCF3818.JPG

烏巴克過去其實也是在外地工作,他說著過去在外地夫妻兩個人的收入其實還不錯,因為家裡的老人家生病,加上對於原住民創作、文化的熱情,讓他回到部落裡來,靠著皮雕、鋼雕以及民宿工作維生,不只是推廣民宿,他還設計了所謂的「狩獵」體驗營,讓漢人可以體會原住民的打獵文化,進而瞭解狩獵倫理,從中去體會原住民與大自然共存、尊重原始山林的傳統文化。

DSCF3840.JPG

可是,這一次的八八水災,不只是沖毀了他的民宿,更是將他這回部落來的19年心血摧毀殆盡,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每天的學費、生活費用,都讓他們夫妻倆喘不過氣。

他說,一直都有在跟太太商量,是不是要舉家搬離?或者是一個人到都市謀生,總是要一個人有穩定的收入,三個孩子龐大的生活支出才得以支應。但是,其實心裡有一個聲音是,這一走,會不會部落文化又無人聞問了?族裡的朋友一直勸他們留下來,但是留下來的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真的是他們最深層的痛。

他認為,如果能夠讓有心的企業來認養部落、建設部落,將經費放在部落裡,重新規劃部落的觀光發展,並設計將企業的員工旅遊放在災區,讓員工不只是捐出一日所得薪資,還可以到他們所認養的部落裡瞭解他們後續捐助的情況,又帶動部落的觀光收入,這是可以多功能發揮捐款的效用,比起只是號召名人、藝人募款,卻不知道款項去處的盲目捐款,不是有效益的多嗎?

他曾經在外授課,也發覺到部落裡缺乏整合性的藝術學校,能夠將原住民原有的天賦,例如雕刻、歌舞等藝術長才,做一個學歷上的認證與發揮,若是能夠認證原住民的藝術成為一個學歷,部落裡的孩子不用到外讀書,可以在部落裡就地取材取得學歷後,又可以留在部落裡發展而部落裡多的是相關的文史、創作家,也可以為藝術學校講課維生,讓部落文化得以延續,這不是很好嗎?

講著講著,烏巴克突然說:「這好像在作夢吧?」,一語長嘆,似乎認為自己在講著什麼不可能的任務,房子毀了、生計斷了,對烏巴克來說,現實與麵包,正在一步一步耗損他僅有的理想與熱情,未來的路真的好難走。

延伸閱讀:烏巴克創作工坊
其他文章:[當代原住民藝術家] 烏巴克─百轉千迴 刻劃原鄉
                 高雄/烏巴克琉璃天堂


981223

~文章、圖片皆為本人所有,引用必註~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巷弄中的日式味道》DSCF3649.JPG




因為老公回臺中的路上塞車之故,等待他回來的時間,我就上網搜尋好吃的地點,後來在愛評網發現了這家「十日町日式料理」,看了其他網友的分享評價還不錯,於是就敲定了和老公在這裡度過我們每週一次的晚餐約會。

很好找,就在接到老公中港轉運站再過幾條馬路,轉進永福路後就可以在福科路的屈臣氏旁,看到十日町的閃亮亮招牌。

DSCF3611.JPG

算是位於中科商圈的微風廣場內的小店,用餐的時間已經接近9點了,這裡的人潮也早就稀稀落落,幸好,趕在店家休息前進入。

DSCF3612.JPG

服務人員安排我們坐在吧台前,先送上菜單和熱茶,一點也沒有討厭我們在閉店前進入的感覺。

DSCF3615.JPG

↑這裡其實以單點類為主,但也有定食套餐,因為有套餐加點生魚片只要80元的方案,就點了定食。

DSCF3616.JPG

↑送上的熱茶與筷子。

DSCF3617.JPG

↑還有不在菜單上的當季菜單。

DSCF3618.JPG

↑其實還有2樓空間,整個擺飾搭配了即將來臨的聖誕氣息,木製桌椅簡簡單單的。

DSCF3621.JPG

↑我們坐的吧台是可以看到師傅工作的地方,更有日本味道,小小的空間。

DSCF3627.JPG

↑還有自由時報來採訪過,不過招牌推薦的是散壽司!

DSCF3628.JPG

↑師傅正在製作我的生魚片,都還蠻年輕的呢,看不出來這裡的主廚已經20幾年日本料理的經驗。

DSCF3631.JPG

↑我的加點生魚片先上菜(80),4片80,不知道算貴還是便宜,不過各式魚類都來一片,十分符合我想吃卻又不想吃太多的期待,用的是厚切,夾起來大概至少有0.5公分後,肉質還算新鮮,入口滑順,若要說唯一不OK的地方,大概就是內部冰得還有些硬度。

DSCF3632.JPG

↑師傅正在烤我點的鯖魚。

DSCF3634.JPG

↑我不愛吃哇沙米,每次都只沾一點點。

DSCF3636.JPG

↑我很喜歡他們的燈飾,很有味道。

DSCF3637.JPG

↑老公點的豬排塔塔醬定食(NT180),定食的配料還蠻豐富的,有沙拉、蒸蛋、醃製蘿蔔、味磳湯以及紅豆湯。

DSCF3638.JPG

↑豬排的大小適中,麵衣不是像其他炸豬排一樣偏厚,不過肉質多汁,算是好吃。

DSCF3642.JPG

↑不甜的紅豆湯,不愛喝紅豆湯的我有把它喝完捏。

DSCF3643.JPG

↑我最喜歡的蒸蛋,小小一碗,但用料不含糊,吃得到海鮮味,蛋汁入口即化。

DSCF3644.JPG

↑白飯上除了芝麻以外,還加上了小魚乾,豐富多層次加深了米飯的口感。

DSCF3645.JPG

↑用洋蔥提味的沙拉,鹹甜鹹甜,好吃。

DSCF3646.JPG

↑醃蘿蔔,不很鹹,和其他醃製蘿蔔比起來,口味清淡很多。

DSCF3647.JPG

↑味磳湯,與其他料比起來就比較普通囉。

DSCF3648.JPG

↑我的日本鯖魚燒定食(250),一送上來就有好濃好香的燒烤味,引人口水分泌,淋上檸檬汁去腥味,魚肉烤得鮮嫩油脂豐富,讓我吃得超開心。

DSCF3652.JPG

↑來張魚肉和雞排剖面圖。

坐在吧台邊,細細地品味著定食的每一小碟美食,很是滿足,價位算不上很低,但我認為cp值頗高,會讓人有想再訪的興趣。

十日町日式料理
到訪日期:981218(五)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362巷30號
電話:04-24618111 
營業時間:PM11:30-PM02:00;PM05:30-PM09:30


981223

~食記純為個人體驗分享,僅供參考~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些事情,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被重視》DSCF3895.JPG




採訪完馬樂的時候,其實我又是感動但也有感慨,部落裡的一些問題,或許不是以災後災前可以做區分的,有些事情,真的不管災害有沒有來,一直一直都存在著,而如果能夠樂觀一點想,災害使得這裡可以被看到、災害使得資源可以進來,那麼,是不是能夠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期盼與希望是...重建之路也能乾脆把災前的問題一併解決掉。

來到茂林算是第三次了,也隨著茂林風管處提供的宣傳單張跑遍了茂林各小景點,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還有個萬山部落。

我更不知道,原來萬山部落有個很厲害的「萬山岩雕」。

在考古學界或是專家群中,或許早就赫赫有名,但,對我們這樣一般遊客來說,萬山岩雕?那到底是什麼?

原來,在過去,萬山部落是群聚在原始山林裡,利用石板屋的智慧,在山林裡與大自然共存,後來遷村到現址,但有個古老且傳統的傳說一直都在部落裡流傳著。

DSCF3884.JPG

↑馬樂所製作的傳說看板。

傳說,部落裡的青年娶了一個外族的女人,因為是長媳,所以就此掌管了廚房,負責全家族的生計、伙食,一天一天過去了,族裡的人卻開始日益消瘦,而那女人卻依舊完好如初,於是,大家開始猜測是不是這個女人暗中做了什麼?

於是派了族裡的小弟,交代他在族人出門前留下來看他大嫂的作為,最後,卻發現原來這女人在吃飯前都會招來蛇群,並挑選一隻蛇吃掉,最後再煮食給族裡的人吃,大吃一驚之際,族人全趕在她煮飯的時候返回來,並要求他離開。

女人傷心之際,向她的丈夫乞求和她一起離開,約定在老地方等待她的丈夫,她一邊走著,一邊靠著蛇為食,她所吃剩的蛇骨就在岩石上留下了痕跡,最後,她遲遲沒有在老地方等到她的丈夫。

DSCF3906.JPG

↑萬山岩雕的拓印圖。

而傳說石頭上就雕刻著那些痕跡,吸引著考古學家前往探勘,沒想到,真的在萬山的舊部落四周發現了幾處萬山岩雕的古蹟,現在已經被列為一級的古蹟。

但是,鼎鼎大名的古蹟,卻始終被遺忘在原始的山林裡,雖然,災後學者專家們仍舊掛心著岩雕是否有受到損害,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自己守護的土地上,有著這麼重要、無形的文化遺產,我們自己卻都不知道?

在我們在在羨慕著其他國家有著許多悠久且珍貴的遺產時,我們又是如何讓這樣的遺產無形地消逝在我們的社會裡呢?

看著馬樂希冀用模型的方式,保存過去的傳統生存模式,我心裡實在感動,也覺得,這是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一個契機,未來,萬山部落不再是茂林風景區的一處被遺忘的小村落,而是富含國家寶藏的一處文化遺產展示處。

端看,我們怎麼經營、怎麼永續發展不是嗎?

【災後的88個故事。故事未完待續】


981222

~採訪馬樂故事後有感~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部落文化守護者》DSCF3923.JPG




12/21與馬樂 (黃亦青)約在萬山國小舊址訪談,他說,國小就在萬山部落的最下方,戰戰兢兢地騎著摩托車走過十分陡的下坡後,詢問路人國小之處,沒想到就在我們眼見所及一處搭起來的廣場,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小學。 

DSCF3883.JPG

廣場上,正有一行人正在進行著災區的「八八臨工」。
 
等了一陣子,看到馬樂來到他的工作室,但是一會兒他得先去接洽水電,一下子他又到外面看著那些臨工協助他們,忙了好一會兒,才真的能夠與我們坐下來談。 

DSCF3930.JPG

他先向我們展示了他向原民會申請的計畫成果,原來,我們所在之地是茂林萬山分班的舊址,在馬樂尚未回到部落前,是閒置的廢墟。馬樂為了不要讓這一處空間浪費,又加上他對於萬山文化、石板創作的熱情,讓他動念寫了示範部落的計畫,向原民會申請了約700萬的經費來改造空間。 

DSCF3905.JPG

計畫包含了舊教室的翻修,將其加上石板裝飾、石板屋的歷史建成、萬山岩雕的歷史展示、萬山舊部落的模型等,全都是在這一兩年內,靠著微薄的經費補助,支持著馬樂一步一步地建造起萬山部落的傳承文化。 

DSCF3912.JPG

對一個曾經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能夠捨棄外面世界的工作回到原鄉來,多數都是有著對於原鄉文化的一種情感與不捨,捨不得萬山流傳下來的文化就此被遺忘,想要藉著自己的一點力量,讓文化能夠一點一滴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夠驕傲地以身為萬山部落的一份子為榮。 

DSCF3911.JPG

在馬樂侃侃而談他的石板創作以及藝術理念時,我從他的眼睛裡,看到了他對於萬山文化的熱愛與理想。 

DSCF3896.JPG

但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也並不是一路都很順利的,馬樂面臨到外地返回與當地人產生部分理念與角度的矛盾衝突,讓這一條想要發展文化的再造之路,走起來十分坎坷。 

DSCF3897.JPG

計畫結束之際,雖然重點部落得到了優等獎,換來了一座獎盃,卻無法讓這樣有意義的計畫繼續維持下去,馬樂面臨到了失業、待業的困境,送出的計畫不再獲得青睞,原鄉工作機會少,使得他幾乎是靠著微薄的講課或是小額申請計畫賴以維生。 

DSCF3924.JPG

他無奈地表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幾乎是所有積蓄都貢獻在這保存部落文化之上了,連妻子的金飾首飾也都快要變賣一空,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餘力能夠讓心目中的部落文化體現。 

DSCF3906.JPG

不再渴望所謂計畫經費的挹注,馬樂表示若是能夠有私人企業願意資助這樣的部落文化,或許,會比只是捐助一筆經費、資金給災區部落來的有用!他們這些藝術文史工作者,有的是如何活化部落、傳承部落的想法與作為,人、力都有,就是缺錢,如果能有企業願意認養或是資助他們這樣保存傳統文化的想法,或許,那才能夠真正地讓部落文化重新永續留存。 

DSCF3932.JPG

除了部落文化的永續留存之外,提及部落文創藝術品的包裝與行銷,似乎打開了馬樂的百寶箱一樣,開始說著他對於原住民工藝品的的熱情與夢想,他拿出了一個包裝得十分精美的線香盒,用石板及萬山岩雕的元素所塑成的「文創藝術品」,甚至於希望開發所謂的「百合花」線香,因為百合花代表著魯凱族另一個重要象徵。馬樂開心地說著,這樣的作品能夠「保留原味,但去除土味」,傳承文化之餘,又能顧及美學,結合部落傳統的重要元素。 

DSCF3936.JPG

DSCF3940.JPG

他也拿出另一個未完成的成品-雕刻著岩雕圖騰的小石板,他說著:「如果在下方掛著小米穗,就可以當作是定情物送人」,是個獨一無二且融合文化與現代美學創意的作品。 

DSCF3939.JPG

如果能夠有好的行銷團隊以及通路對外販售這些工藝品,馬樂認為可以為村內、部落青年人開創另一條就業之路,讓他們來學習如何創作工藝,他很樂觀其成看到部落人靠著結合文化與創意所形成的產業大放異彩。 

DSCF3927.JPG

提到對災後的影響,馬樂先生倒是覺得萬山部落並沒有太大的損害,而遷村計畫他更是不以為然地說,遷走了,部落文化更是一滴不剩了!但如果能夠換個角度想,由於災後重建計畫,使得萬山部落受到重視,促使萬山岩雕成為另一個茂林鄉的觀光文化景點,或許能夠為部落帶來一線生機。 

DSCF3917.JPG

重建萬山部落的文化,再造文創藝術品的價值,透過包裝、創意行銷的方式來促銷部落文化,搭配觀光文化之旅營造部落觀光價值,重建的價值不只在於恢復原有樣貌,甚至可以再造、創新部落文化,化危機為轉機。 

DSCF3926.JPG

這樣重建的夢很美,但,這一切真的需要外界的協助與幫忙,否則,真如馬樂所說:「現在說這些都是空話!」空蕩蕩的部落裡,只留下熱情、文化慢慢流逝。

DSCF3935.JPG

DSCF3934.JPG

延伸閱讀:馬樂的部落格


981222

~喜歡阿紫的部落格文章,歡迎轉寄,記得註明來源喔~

cfw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